中新網10月19日電 中國經濟發展和建設的高速增長,帶動了中國工程機械行業的快速成長,國內企業在技術水平和生產規模上都有了關鍵創新和大幅提升,在國際上的競爭力也不斷增強,開始步入一線企業陣營,得到了國際權威行業機構和客戶的一致認可和高度評價,其中尤數來自江蘇徐州的徐工集團最為耀眼。
10月19日,在“全球工程機械產業大會暨50強論壇”上發布的“全球工程機械制造商50強排行榜”中,中國共有10家企業榜上有名,其中徐工集團更是由上年的排名第9上升至第7位,繼續領先中國企業,成為被國際權威機構一致認可的中國工程機械行業標桿。
徐工集團排名全球工程機械50強第7位
徐工集團繼續保持中國工程機械第一位
徐工集團再次刷新中國企業最高排名
10月19日在北京舉行的“全球工程機械產業大會暨50強論壇”(英文名稱:T50 Forum),是由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美國設備制造商協會、日本建筑機械工業協會、韓國建筑機械工業協會等中外權威專業機構聯合主辦的首屆全球工程機械行業年度盛典。
此次會議的主題為“中國&世界:機會•融合•應變”。包括全球工程機械產業50強制造商、中國本土工程機械產業50強制造商、全球礦山設備領先制造商在內的逾150家工程機械主機制造企業高層,和中國工程機械行業主流代理商、用戶代表以及全球頂尖的零部件供應商共同參與了此次會議,圍繞全球及中國礦山及工程機械產業、挖掘機行業以及關鍵零部件領域的發展大勢,展開互動對話。
值得關注的是,此次峰會上,大會主辦方和組委會正式發布了“全球工程機械制造商50強排行榜”和“中國本土工程機械制造商50強榜單”。
此次發布的全球工程機械制造商50強排行榜中,中國企業上榜數量創下歷史記錄。作為中國工程機械產業的領軍企業——徐工集團在排行榜中的排名也再次躍升2位。
徐工集團此次排名的上升得益于該集團不僅在規模和運營質量上實現突破性提升,還開啟了一場增長方式和發展模式的蛻變。從過去靠規模、速度,開始全面向靠品牌、品質、技術以及精細化管理、提高效益方向改變。
徐工工程機械產品頻頻“撞線”世界
“研發、技術體系打造”一直被全球產業視為終極發展動力。
徐工正是憑借全球化的技術資源,不斷完善技術體系和布局,自主創新能力全面提升,近年來,在產品上頻頻“撞線”世界。
徐工集團一批代表中國乃至全球先進水平的產品——500噸級、1000噸級、1200噸級全地面起重機,2000噸級履帶式起重機,12噸級中國最大的大型裝載機,88米亞洲最高的高空消防車,第四代全智能路面設備等,紛紛在徐工密集誕生。
為了鎖定“世界級創新”目標,徐工加快了總投資10億元的江蘇徐州工程機械研究院建設;借以從歐洲并購的兩家企業為基礎,加緊建立徐工歐洲研究院,同時總投資2億美元的徐工巴西工廠和工程技術中心也正如火如荼地建設。與此同時,除了在國內成立徐工南京研究院,上海臨港出口制造基地和徐工上海研究院也將開工建設。
正是借助這些研發平臺,幫助徐工集團把“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高可靠性、大型化”的“三高一大”產品戰略全面變為現實。
這些全新平臺不僅是徐工未來業務的孵化器,還將為徐工輸送引領中國及世界的創新性全新產品和技術,更將為徐工搭建一個具備世界級影響力的創新平臺,強化行業領先地位,并啟動放大徐工在“世界級標準制定”上的話語權,實現進取世界行業技術之巔的目標注入強大的技術推動力。
收購發達國家關鍵零部件研發制造企業
2010年徐工在產業鏈體系、地域布局的擺兵布陣上也更進一程。
為了進一步強化和完善產業鏈體系,徐工收購了2家發達國家關鍵零部件研發制造企業,并使其迅速融入自身產業體系之中。由此,徐工核心零部件體系得到進一步強化,困擾行業多年的瓶頸零部件制約也有望破局。隨著與全球工程機械領先企業——斗山合資建立的發動機制造基地全面投產,徐工更是補全了在發動機這個關鍵環節上的空缺,提升了產業鏈的系統性、完整性。
在延長、加粗產業鏈條的同時,徐工業務布局也空前強化。憑借傳統優勢板塊——起重機業務,徐工目前已正式晉身全球移動式起重機產業亞軍。同時,在中國路面設備行業,徐工再度加冠;而在競爭激烈的中國裝載機領域,徐工更是穿過“重重封鎖”,市場地位、影響力全面提升。
為了進一步鞏固既有優勢,同時塑造更多的增長極,2010年至今,徐工在傳統業務和以挖掘機、混凝土機械、重卡為代表的戰略性業務上,“多管齊下”地施以重手。除了投資50億元興建超大型起重機制造基地,投資33億元建立大型裝載機、混凝土攪拌設備制造基地及挖掘機基地、環衛機械基地外,徐工還斥資119億元,打造大型現代化重型卡車制造基地,著力全面提升產業拓展力。
徐工即將步入營收“千億集團”企業陣營
雖然當前工程機械行業發展面臨著很大挑戰,但隨著國際投資環境的改善,新興市場的崛起,其他發展中國家相繼施行了改革開放的經濟政策,加快了對基礎設施的建設步伐,必將進一步促進工程機械制造業的穩步發展。
為此,徐工加快全球市場拓展步伐,“連點成線”,釋放更大的活力和競爭力。
“十二五”開局之年,為推動國際業務發展,徐工在上海奉賢投入百億元人民幣,建立出口產品制造基地;今年5月又在新疆發展裝備制造業基地,深耕區域市場。在世界范圍內,建立中東物流中心地。收購國外零部件企業后,最近,徐工大手筆投入數十億元人民幣,建立徐工巴西工程機械工業園,籌建印尼、南非、東歐、印度海外制造基地。在全球性制造、研發產業布局日益豐滿的同時,2010年徐工還進一步深化著國際營銷服務渠道建設。
目前,徐工已經在全球發達地區和發展中地區市場,布下了中國工程機械行業最完善、最密集的營銷網絡。借助各個層面和環節的推進,2010年以來,徐工國際影響力獲得了跨越式提升,在一些國家、地區,徐工已經成為當地用戶最為認可的中國工程機械品牌。
為實現“十二五”戰略目標落地,徐工將圍繞變革調整、優化升級這個中心,全力實施組織和管理變革創新項目。徐工將面向全球拓展產品市場和資本市場,面向客戶拓寬、提升工程機械、重卡主機產品和核心零部件領域,面向未來進入高端裝備制造,力爭明年實現營業收入突破1000億元;確保2015年實現營業收入3000億元,進入全球工程機械制造商前3強。
未來,徐工還將進一步加快向“現代型、服務型制造業”的升級轉型,積極引進更多、更領先的理念和模式,升級整個管理運營體系,全力加快國際化進程,實現“由中國到世界”的蛻變,完成“從東方挺身全球”的產業抱負和夢想。
徐工集團董事長王民在會上致辭
50強企業高端訪談
徐工集團沙畫logo顯現大屏幕